导言
储能点凸焊机作为高效焊接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池制造、电子元件加工等领域。其焊接过程分为多个关键阶段,每个阶段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和效率。掌握这些阶段的特点及操作要点,是提升生产效率和成品良率的核心。
预压阶段是储能点焊机焊接的初始步骤,指电极下压到工件并施加稳定压力所需的时间。此阶段的核心作用是确保电极与工件紧密贴合,减少接触电阻,避免因压力不足导致的飞溅或脱焊。
- 参数设置:预压时间需根据电极行程和工件厚度调整。若时间过短,电极可能在空中放电,造成虚焊;若时间过长,则会降低生产效率。
- 注意事项:需定期检查电极磨损情况,确保压力均匀传递。
加压阶段是储能点焊机焊接的核心环节,指电极在放电过程中持续施压的时间。此阶段通过瞬间大电流产生高温,使工件接触点熔化形成焊核。
- 能量控制:加压时间与放电时间同步,需根据工件材质和厚度调整电流强度。例如,薄材料(如0.1mm铜箔)需短时间低电流,而厚板则需更长时间和更高能量。
- 关键作用:此阶段压力与电流的匹配决定了焊点的牢固性,需避免因压力不足导致的虚焊或压力过大引发的工件变形。
保压阶段是焊接结束后,电极继续施压直至熔化金属冷却结晶的过程。此阶段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持续压力消除焊点内部气孔、缩松等缺陷,提升焊点强度。
- 时间设定:保压时间通常为0.1-2.5秒(视工件厚度而定),需确保熔核完全凝固后再解除压力。
- 操作要点:若保压时间不足,焊点易出现裂纹;若时间过长,则可能影响生产节拍。
焊接阶段并非独立存在,而是预压、加压、保压三个阶段的综合体现。储能点焊机的焊接效果取决于各阶段的协同配合。例如,预压阶段的压力稳定性直接影响加压阶段的放电效率,而保压阶段的冷却效果又依赖于前两阶段的参数设置。
- 优化建议:通过调整电极行程、电流档位及压力弹簧等参数,可实现不同工件的定制化焊接方案。
储能点焊机的焊接过程可分为预压、加压、保压和焊接四个阶段,每个阶段均需严格把控参数设置。科学的操作不仅能提升焊接质量,还能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能耗。建议企业结合实际需求,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,并定期培训操作人员,以充分发挥储能点焊机的高效性能。
一、预压阶段:稳定接触,避免飞溅
二、加压阶段:精准放电,熔化焊点
三、保压阶段:冷却结晶,防止缺陷
四、焊接阶段:综合协调,确保稳定性
结语